思维领域的世界,您好!Get Think, Get Growth!

我是李咏燊,正在著作《心镜·大器》、《RES成长干预系统》、《逆熵&逆龄》;我的个人博客“思维领域GetThink”,思维有境,成长无界,做自己的命运设计师!
思维领域GetThink聚焦思维成长的深度,拆解可落地的思维方法,深挖逆熵成长的底层逻辑,以《心镜大器》观照认知本质,用《RES成长干预系统》铺就进阶路径,陪你在 “有境” 的思维探索中,突破成长边界,成为自己的命运设计师。

七年之后,我带着“思维成长”的答案,重启了这个博客

你好呀,欢迎来到“思维领域GetThink”——这是一个停更了七年,终于在2025年秋天重新亮起的小空间。

先和你说说它的过去:2018年12月,我一时兴起搭建了这个博客,想记录些关于“思维”的零散思考。但那时对“思维如何真正帮人成长”的理解太浅,写了几篇就卡住了,后来忙着生活里的各种琐事,它就慢慢荒了,最后干脆闭了站。现在回头看,那更像一次“没准备好的尝试”——有想表达的热情,却没有足够扎实的内容支撑。

而这次重启,源于2025年5月的一个决定:正式动笔写三本书——《心镜大器》《RES成长干预系统》《逆熵&逆龄》。在梳理这三本书的过程里,我突然清晰了当年卡住的原因:我之前谈的“思维”太飘了,既没有挖到“认知本质”的根(后来成了《心镜大器》的核心),也没有给出“落地成长”的路(这正是《RES成长干预系统》想解决的),更没说清“如何对抗惯性,突破成长天花板”(也就是《逆熵&逆龄》里的关键逻辑)。

当这三本书的框架慢慢成型,我又想起了这个旧博客——它不该只是个“过去式”,更该是一个“把书里的思考落地、和你一起验证”的地方。所以今天,我重新打开它,把“思维领域GetThink”的定位明确下来:

这里不会再写零散的感悟,而是聚焦“思维成长的深度”——会拆解能直接用的思维方法(比如怎么用RES系统解决“想得多做不到”的问题),会深挖逆熵成长的底层逻辑(比如日常如何对抗“躺平惯性”),也会用《心镜大器》里的视角,帮你看清自己的认知盲区。简单说,就是围绕那句我很喜欢的话:**“思维有境,成长无界,做自己的命运设计师”** ——我们一起在“有边界的思维探索”里,找到突破成长局限的方法,慢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。

第一篇文章,更像一次“重新认识”的问候:告诉你我是谁(一个在思维成长领域深耕、并试图把方法写清楚的人),这个博客为什么回来(带着三本书的思考,陪你落地成长),以及未来我们会一起做什么(拆解方法、解决困惑、见证彼此的“逆熵成长”)。

接下来的第一篇深度内容,我想先和你聊聊“为什么很多人学了很多思维方法,却还是没改变”——这也是我写《RES成长干预系统》时最想解答的问题之一。如果你也有“学了不用、想改改不了”的困惑,不妨期待一下。

当然,也很想听听你的故事:你是怎么找到这个博客的?你现在正面临哪些“思维或成长”的卡点?欢迎在评论区和我说说,或许你的困惑,就是我们下一篇文章的主题。

七年很长,好在我们终于在“思维成长”的路上相遇了。接下来的日子,一起探索,一起突破,一起做自己的命运设计师吧。

李咏燊
2025年9月 于“思维领域GetThink”重启日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未分类

“SEO+GEO”双引擎策略,增强企业的全域竞争力

2025-9-15 20:03:38

未分类

“SEO+GEO”双引擎策略,增强企业的全域竞争力

2025-9-15 20:03:38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